与"碧海盟"首领吕尚的宴会出人意料地平静,也出人意料地富有成效。吕尚虽然对我的剑术表现出浓厚兴趣,但并未过分试探我的身份,反而以一种笃信的态度谈论起齐国的"水神崇拜"传统。在宴会结束时,他甚至向我发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邀请——以论剑大会冠军的身份,前往稷下学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。
"稷下学宫是齐国的骄傲,汇聚了天下名士,百家争鸣。"吕尚微笑着说,"墨先生既精通文武,想必会喜欢那里的氛围。而且,学宫中有关水法的古籍颇多,可供先生参考,精进剑艺。"
这个提议让我和卜扁都感到惊讶。稷下学宫作为齐国最高学府,以招待各国士人、兼容并蓄各家学说而闻名天下,能够进入学习本是难得机会。但在当前的处境下,这邀请背后显然有其他考量。
当晚与卜扁和巫姒商议时,我们达成了一致:接受这个邀请。
"稷下学宫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情报点。"卜扁解释道,"观星阁早有情报,指出学宫中可能保存着与'前世'文明有关的重要资料。而且,学宫的地理位置靠近一处古老的遗迹,某些教授似乎对此有所研究。"
"这是一个深入了解'碧海盟'和'水渊之灵'关系的好机会。"巫姒补充道,"吕尚此举,可能是想进一步观察你与水元素的亲和性,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接近他们核心的机会。"
就这样,在论剑大会结束三日后,我以"墨客"的身份,被正式引荐到稷下学宫。卜扁以观星阁学者的身份陪同,而巫姒则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暗中跟随,以便在学宫内外自由活动,收集信息。
稷下学宫位于临淄城东十里处,占地广阔,环境幽静。一条小河从学宫南侧流过,水声潺潺,为这学术圣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。学宫主体建筑群由数十座风格各异的殿堂组成,有的恢宏大气,有的精巧别致,反映了不同学派的理念与审美。
引导我们的是一位年约六旬的老者,自称是学宫的管事宋老,言语间透露出渊博的学识和对学宫的深厚感情。
"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时期,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。"宋老边走边介绍,"学宫奉行'礼失而求诸野'的宗旨,广纳百家,不拘一格。目前有常驻学者百余人,学生近千人,分属儒、道、墨、名、法、阴阳、杂家等各派。"
我们穿过一座宽敞的庭院,两侧种着高大的梧桐树,树影婆娑,令人心旷神怡。庭院尽头是一座古朴的木质建筑,门匾上书"会通馆"三字。
"这是为访问学者准备的居所。"宋老指着建筑说,"墨先生与卜先生将住在这里。馆内有书房、卧室和小型练武场,应有尽有。若有什么需要,可随时通知馆内仆役。"
安顿好行李后,宋老带我们参观学宫的主要设施。首先是"明礼堂",一座巨大的讲学场所,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听讲。当我们到达时,堂内正在进行一场关于礼制的辩论,几位儒家学者针锋相对,唇枪舌剑,台下学生专注聆听,不时记录要点。
接着是"求真阁",一座三层高的藏书楼,收藏了数万卷各派典籍,是学宫最宝贵的财富。阁内安静肃穆,只有翻书声和低声讨论的声音。几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坐在窗边,借着自然光阅读古籍,神情专注。
"求真阁是学宫的核心,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。"宋老自豪地说,"这里收藏了从周初以来的重要典籍,包括一些罕见的'前世'文献复制品。"
听到"前世"一词,我和卜扁不禁相视一眼。宋老似乎注意到了我们的反应,微微一笑:"墨先生对'前世'文明有兴趣?若是如此,可以关注阴阳家郑白云先生的讲学,他对此颇有研究。"
参观继续,我们来到"格物园",一个专供自然研究的特殊区域。园内种植着各种奇花异草,还有一些简单的实验装置,用于观测天象和测量时间。几位年轻学者正在一个水池边进行某种实验,观察水的流动规律。
"这是水学研究小组。"宋老介绍道,"自古以来,齐国就有研究水法的传统。这些学者尝试理解水的本质和运动规律,应用于农田灌溉、城市给排水,以及..."他停顿了一下,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,"某些特殊的仪式活动。"
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暗示,但没有立即追问。宋老继续带我们参观了其他几处设施,包括"务实坊"(实践技艺的场所)、"静思林"(冥想和思考的安静去处)以及"辩论场"(各派学者进行公开辩论的平台)。
直到傍晚,参观才告一段落。宋老将一份课程表交给我们:"这是近期的主要讲学安排。墨先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参加。明日上午,郑白云先生将在'明礼堂'讲授《天象与人事》,建议你不要错过。"
待宋老离开后,卜扁低声对我说:"这位宋老似乎知道一些内情。他多次提到'前世'文明,还特意推荐郑白云的讲学。据我所知,郑白云与'碧海盟'关系密切。"
"我也注意到了。"我点头同意,"而且那个水学研究小组,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农田灌溉。我明天会去听郑白云的讲座,看看能否获取更多信息。"
当晚,巫姒秘密来到我们的住处,分享她的初步观察:"学宫表面平静,但暗流涌动。我注意到几个现象:一,学宫西北角有一座小型祠堂,名为'静海祠',每天都有学者前去祭拜;二,夜间有人在学宫南侧的小河边进行某种仪式;三,一些学生谈论某个名为'泓源社'的秘密团体,似乎与水崇拜有关。"
"'泓源社'?"卜扁皱眉,"这个名字在观星阁的情报中出现过。它被认为是'碧海盟'在学术界的分支,专注于研究'前世'文明的水仪式。"
我们决定分头行动:我将主要关注郑白云的讲学和"求真阁"的典籍研究,卜扁负责接触学宫中可能的观星阁盟友,而巫姒则继续暗中观察"泓源社"的活动。
次日一早,我便前往"明礼堂",准备聆听郑白云的讲座。堂内已经座无虚席,可见郑白云在学宫的声望之高。不久,一位身材瘦高、白须飘飘的老者走上讲台,正是郑白云。他目光炯炯,精神矍铄,完全不像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。
"诸位同道,今日我们继续探讨《天象与人事》。"郑白云开门见山,声音洪亮,"上次讲到,天有九重,地有九洲,人有九窍。这'九'之数,贯穿天地人三才,非偶然也。今日,我们深入讨论天之本质,以及天人感应之理。"
接下来的讲解深入而富有哲理,但我很快注意到,郑白云对"天"的诠释与传统阴阳家有所不同。
"天,非仅指苍苍之穹顶,而是一切规律之总和。"他强调,"天有意志,但非人之意志;天有运行,但非人所能完全理解。更重要的是,天并非单一,而是由七重天构成,各司其职,互相影响。"
七重天?这个数字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。郑白云继续阐述这七重天的特性:第一重主水,第二重主土,第三重主火,第四重主金,第五重主木,第六重主风,第七重主空。这种分类方式与传统五行说明显不同,反而与"七位先天神祇"的属性高度吻合。
"这七重天,在上古时期并非隐秘,而是明显可见。"郑白云的声音变得低沉而神秘,"上古之人能直接感知天意,与七重天建立联系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这种联系逐渐减弱,如今只有在特定时刻,特定场所,才能偶然触及。"
听到这里,我确信郑白云所讲的不是普通的天文理论,而是某种关于先天神祇的隐喻。他使用"七重天"来代指那七位存在,巧妙地将这种禁忌知识融入正统学说之中。
讲座进行到一半,郑白云突然直视我所在的方向:"有客从楚国来,精通碧水剑法,想必对水天之理有独到见解。敢问墨先生,以你之见,水之本质为何?"
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。我没想到郑白云会点名提问,但既然如此,也只能应对。我起身拱手:"在下才疏学浅,不敢妄论大道。但依愚见,水之本质,在于变化与联结。水能随物赋形,亦能消磨万物;水能分散万千,亦能汇聚一体。更重要的是,水将万物联结,既存在于万物之外,又渗透于万物之中。"
我的回答并非全是客套,而是基于与"水渊之灵"的接触和鬼谷术士的教导所得。郑白云听完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继而露出赞许的笑容:"墨先生不愧是能领悟碧水剑意之人,对水之理解已触本源。正如先生所言,水不仅是物质,更是一种联结的媒介。古人云:'上善若水',又云:'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',皆点出了水的这种本质。"
讲座结束后,郑白云特意留下我交谈。我们站在"明礼堂"外的回廊上,远眺学宫的景色。
"墨先生的剑法,我在论剑大会上有幸一见。"郑白云开门见山,"那'碧海九式',已有千年未现于世,先生是如何习得的?"
这直接的问题让我警觉起来,但又不能显得太过防备:"家师曾得一古卷,上有剑法图解,但多有残缺。在下多年揣摩,偶有所得。至于比试中的表现,多是临场灵感,事后难以复现。"
郑白云似笑非笑:"灵感?还是血脉中的记忆?"
见我面露惊色,他摆摆手:"不必紧张。稷下学宫重学术,不问出身。我只是好奇,能够领悟'碧海九式'之人,必与水有特殊联系。若先生有兴趣深入研究,可来我的'水学研究小组'一叙。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古老的水仪式,或许对先生的剑法有所启发。"
他没有多做停留,留下这个模糊的邀请后便告辞离开。望着他远去的背影,我心中充满警惕。郑白云显然已经察觉了什么,但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?是单纯的学术兴趣,还是代表"碧海盟"在试探我?
接下来的几天,我分时间在"求真阁"研读古籍,特别关注与水有关的典籍。在一本名为《海隅杂记》的古书中,我发现了一些关于东海异象的记载:
"东海之东,有碧水台,建于焉。台高三丈,广十步,中有水池一,通地脉。每逢月圆,水池生光,状如通天。古老相传,是为天水相通之所,能与水神对话..."
这段描述与我梦中所见的观海台极为相似。继续翻阅,我又发现一段更加隐晦的记载:
"...七处封印,皆以人之精魂为守,历千年而不坏。惟有血脉相连者,能开其门。然开之有道,非血脉可强。须心神相通,意志相合,方可无损开启..."
这段文字看似艰涩难懂,但结合鬼谷术士的教导,我大致理解了其中含义:封印需要特定血脉的人才能开启,但单纯的血脉关系不足以安全开启,还需要心神的共鸣。这似乎印证了鬼谷术士所说的,我体内流淌着"前世"智者的血脉。
我将这些发现告诉了卜扁和巫姒。卜扁表示这些信息与观星阁的研究相符,而巫姒则对"血脉相连者"这一说法表现出特别的兴趣。
"巫山神女的传承中有类似的说法。"她解释道,"每一代守护者必须是特定血脉的后裔,才能与'水渊之灵'建立安全的联系。这可能不仅是某种神秘传统,而是基于实际需要的安排。"
第十天,一个意外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在学宫的计划。我正在"求真阁"的一个偏僻角落查阅古籍,无意中发现了一本被夹在书架深处的羊皮卷。羊皮卷上没有标题,内容是一些古老的符文和图纸,看起来像是某种建筑的设计图。
仔细研究后,我惊讶地发现,这些图纸描绘的是一个复杂的地下建筑,入口似乎就在稷下学宫的范围内!图纸上标注了方位和距离,指向学宫西北角的"静海祠"下方。
我立即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卜扁和巫姒。卜扁检查了羊皮卷上的符文,表情变得严肃:"这些符文是古老的封印标记,与观星阁记载中的'水渊封印'相似。如果图纸属实,学宫下方可能存在一个与'前世'文明有关的重要遗迹。"
巫姒也认出了某些符号:"这种波纹状的标记,在巫山的秘传图案中也有出现,通常代表'水脉'或'灵力流动'。按照图上所示,这个地下建筑似乎是某种引导和控制水流的设施。"
我们决定冒险探查这个地下建筑。根据巫姒的观察,"静海祠"每天傍晚都有固定的祭拜活动,但午夜过后则无人值守。我们计划在当晚子时后行动。
夜深人静,月光如水洒在学宫的建筑上,为这片学术圣地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。我们三人悄悄来到"静海祠"前,确认四周无人后,轻轻推开祠门。
祠内布置简单,中央供奉着一尊模糊的神像,看不清具体形象,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,像是从水中升起的人形。神像前摆放着祭品和香炉,香火尚未完全熄灭,说明不久前确实有人来祭拜。
"神像很奇怪。"巫姒低声说,"它似乎被刻意制作成模糊的样子,不让人看清真实形象。这在祭祀传统中很不寻常。"
按照羊皮卷的指引,入口应该在神像下方。我们小心地移开神像,果然发现下面有一块方形的石板,与地面的其他部分略有不同。石板上刻有细微的纹路,组成一个复杂的图案。
"这是一种锁。"卜扁说,研究着石板上的纹路,"需要特定的方式才能开启。"
巫姒从怀中取出水囊,倒出少量清水,沿着纹路缓缓注入。水流顺着纹路流动,竟然没有溢出,仿佛被某种力量引导着。当水流覆盖了整个图案,石板上的纹路开始发出淡淡的蓝光。
随着一阵低沉的震动,石板缓缓向一侧滑开,露出一条向下的台阶。台阶狭窄陡峭,消失在黑暗中,散发出一股潮湿的气息。
我们点燃火把,小心翼翼地沿着台阶向下。台阶似乎没有尽头,螺旋向下,深入地下。周围的墙壁由某种深色石材构成,表面光滑如镜,散发着淡淡的蓝光。
大约下降了百余阶,我们终于来到一个开阔的空间。这是一个圆形大厅,直径约三十步,顶部由一个精致的穹顶覆盖。大厅中央是一个圆形水池,水面平静如镜,散发着幽幽蓝光。水池周围排列着七根石柱,每根石柱上都刻有复杂的符文和图案。
"这是..."我惊讶地环顾四周,"这与我梦中所见的场景极为相似!"
"这应该是一个仪式场所。"卜扁分析道,走近其中一根石柱仔细观察,"这些石柱上的符文与'七位先天神祇'有关,每根代表一位。而中央的水池,则是连接'水渊之灵'的媒介。"
巫姒来到水池边,伸手轻触水面:"这水...不是普通的水。它充满了灵力,像是活的一般。"
我也靠近水池,感受到一股熟悉的吸引力,类似于古玉带来的感觉,但更加强烈。水面在我接近时微微波动,仿佛在回应我的存在。
"小心。"卜扁警告,"不要直接接触水面。这种仪式池通常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。"
大厅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壁画和文字,大部分已经模糊不清,但仍能辨认出一些场景——人们围绕水池进行某种仪式,水中升起光柱,连接天空;七个人影站在七根石柱旁,似乎在引导某种能量流动;一个巨大的模糊形象从水中升起,周围的人跪拜致敬。
"这些壁画描绘的是'前世'文明时期的水神仪式。"巫姒解释,指着其中一个场景,"看这里,他们在尝试主动与'水渊之灵'建立连接。这与鬼谷术士在你梦中展示的那个场景一致。"
我们继续在大厅中探索,发现有三个拱门通向其他区域。第一个拱门通向一个类似图书馆的房间,里面摆放着一些石质书架,上面放置着一些卷轴和石板,但大多已经破损不堪。
第二个拱门通向一个小型实验室,摆放着各种奇怪的装置和容器,看起来是用于某种水的研究或实验。
第三个拱门最为神秘,门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水膜,像是某种保护屏障。通过水膜,隐约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个特殊的房间,中央放置着一个台座,台座上似乎有什么东西。
"这第三个房间很可能是核心区域。"卜扁判断,"但这水膜屏障不是普通的物理阻隔,而是某种精神或能量屏障。贸然穿过可能有危险。"
正当我们犹豫是否该尝试穿过水膜时,突然听到台阶上传来脚步声。有人跟着我们下来了!
我们迅速躲到一根石柱后面。很快,一群人影出现在大厅入口——为首的正是郑白云,身后跟着几名身着蓝色长袍的人,其中包括那位在论剑大会上与我对决的年轻剑客冯波。
"奇怪,今晚的水池格外活跃。"郑白云踱步到水池边,观察着水面的波动,"必定是有人触动了封印。"
他环顾四周,目光似乎正好扫过我们藏身的石柱,但没有停留:"来人可能是血脉相连者,否则不会激活水池。无妨,加强巡逻,迟早能找到他们。今晚的仪式照常进行。"
我们屏息静气,看着他们在水池周围点燃蓝色蜡烛,摆放一些奇怪的器具,然后开始吟诵一种古老的咒语。随着咒语声,水池的光芒变得更加强烈,水面开始旋转,形成一个小漩涡。
郑白云取出一个小瓶,倒入一滴血液到水池中。水面立即发生变化,变成了一面镜子,映照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——一座海中的建筑物,正是观海台!
"连接已建立。"郑白云宣布,"今夜,我们继续尝试唤醒古老的记忆。冯波,你来引导水流。"
冯波上前,双手悬于水面之上,开始做出一系列流畅的动作,仿佛在指挥水的流动。这些动作与"碧海九式"有几分相似,但又有所不同,更加注重能量的引导而非攻击。
水池中的景象随着他的动作不断变化,展示出观海台的不同角度和内部结构。最终,画面停留在一个特殊的房间,中央有一个类似祭坛的装置。
"就是这里。"郑白云激动地说,"古老的控制中心。按照记载,只有血脉相连者才能开启它。我们需要找到那个人..."
突然,水面剧烈波动,画面变得模糊。冯波面露痛苦之色,显然在控制水流方面遇到了困难。
"力量太强,我无法维持连接。"他艰难地说。
郑白云叹了口气:"看来我们仍需更多准备。今晚到此为止。"
他们收起器具,熄灭蜡烛,开始撤离。我们继续藏在石柱后,等待他们完全离开。确认他们已经上楼后,我们才松了一口气。
"这太危险了。"卜扁低声说,"他们已经建立了与观海台的某种连接,而且正在寻找'血脉相连者'。根据郑白云的反应,他似乎怀疑有这样的人在学宫中。"
"他们的目的是什么?"我问道,"他提到的'控制中心'是什么?"
"可能是控制封印强度的装置。"巫姒猜测,"如果能够控制它,就能控制'水渊之灵'苏醒的进程和方式。这对'碧海盟'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。"
我回想起郑白云对我的特别关注和邀请,心中一凛:"他们可能已经怀疑我就是那个'血脉相连者'。那场剑会,显然是某种试探。"
卜扁神色凝重:"如果是这样,我们在学宫的处境比想象的更危险。我们需要重新评估计划。但在此之前,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个地下建筑,特别是那第三个房间里的东西。"
我们决定冒险尝试穿过那道水膜。巫姒作为巫山神女,对水的亲和力最强,自告奋勇第一个尝试。她深吸一口气,缓缓伸手触碰水膜。令人惊讶的是,水膜没有阻挡她,而是像普通的水帘一样让她穿过。
"似乎只是一道标记,而非真正的屏障。"她从里面喊道。
我和卜扁也成功穿过水膜,来到了那个特殊的房间。房间不大,但充满了庄严的氛围。中央的台座上放置着一个古老的石盘,盘面刻有精细的地图,标注了七个特殊位置,每个位置都有一个小凹槽,形状像是为某种物品而设。
"这是..."卜扁惊讶地说,"这可能是七枚钥匙的原始模板!据观星阁的记载,'前世'文明制作了七枚特殊的钥匙,对应七处封印。这个石盘可能是用来追踪或控制那些钥匙的。"
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古玉。如果这石盘真的与七枚钥匙有关,那么我的古玉可能会有某种反应。我犹豫片刻,还是决定试一试。
我取出古玉,小心地将它放在石盘上最靠近水的那个凹槽旁边。瞬间,古玉发出耀眼的蓝光,与石盘产生共鸣。石盘上的地图开始变化,一些原本隐藏的标记显现出来,形成一幅更加详细的地图。
最引人注目的是,石盘上标出了七个明确的位置,分别对应七处封印。其中的一处正是东海上的观海台!
"这太珍贵了。"卜扁激动地说,"这可能是目前最完整的封印地图。观星阁历代研究,也只确认了三处封印的位置。"
正当我们仔细研究地图时,古玉突然发出一阵强烈的脉动,接着石盘中央开始升起一股细小的水柱。水柱逐渐形成一个球体,悬浮在空中,内部浮现出一段文字——是一种古老的符文,与古玉上的纹路相似。
"这是某种消息或指示。"巫姒凝视着水球,"符文很古老,但我能认出一部分。它似乎在描述某种仪式或方法,与钥匙的使用有关。"
我尝试解读那些符文,发现自己竟然能够理解其中的部分内容,仿佛这知识一直潜藏在我的血脉记忆中,只是现在才被唤醒。
"它说...'七钥归位,天地重开。慎用其力,平衡为要'..."我缓缓读出,"似乎是警告持有钥匙的人,需要保持平衡,不可偏向任何一方。"
水球继续变化,展示出一系列画面:七个人形站在七处不同的地点,同时举起钥匙;七道光柱冲天而起,在高空交汇;一个巨大的门户打开,背后是难以描述的景象...
"这可能是描述七枚钥匙同时使用时会发生的情况。"卜扁猜测,"某种开启所有封印的仪式..."
突然,水球剧烈波动,画面变得混乱,最终消散成一团水雾。我的古玉也停止了发光,恢复正常。
"连接中断了。"巫姒说,"可能是我们触动了某种警报机制。"
果然,远处传来了细微的脚步声和说话声。有人正回来查看情况!
"我们必须立刻离开。"卜扁急切地说,"并且今晚之后,我们在学宫的处境可能已经不再安全。"
我迅速收起古玉,我们悄悄离开房间,穿过大厅,沿着台阶向上爬。幸运的是,我们成功回到地面,重新封闭了入口,没有被发现。
回到住处后,我们迅速商讨对策。考虑到今晚的发现和潜在的危险,我们决定提前结束在稷下学宫的停留,尽快启程前往东海。
"今晚的发现太重要了。"卜扁总结道,"我们现在知道,'碧海盟'已经建立了与观海台的某种连接,并且正在寻找能够控制封印的方法。而你,宓叔,作为'血脉相连者',很可能是他们计划的关键一环。"
"石盘上的地图也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。"巫姒补充,"现在我们知道观海台的确切位置,以及那里可能隐藏的'控制中心'。"
我点头同意,但心中依然有许多疑问:为何我会与那个古老的智者有血脉联系?七枚钥匙的真正用途是什么?如果所有封印同时开启,会发生什么?
这些问题暂时没有答案,但我们的路径已经更加清晰:必须尽快前往东海,找到观海台,了解封印的真相,并阻止"碧海盟"可能的危险行动。
第二天清晨,我们借口有急事需要离开,向学宫告辞。离开时,我注意到郑白云和几名"泓源社"的成员站在远处,神情警惕地观察着我们。他们可能已经发现了什么,但没有公开阻拦我们离开。
稷下学宫之行虽然短暂,却带来了关键的信息和线索。随着我们启程前往东海,我感到命运的车轮正在加速转动,一场关乎世界平衡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。而我,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楚国小吏,竟因那枚古玉和血脉中的秘密,成为了这场大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