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: 梦帆书网 > 历史脑洞 > 诸国志先天之祸_第13章

更新时间:2025-03-14 09:18:38

第13章

离开稷下学宫后,我们本打算直接前往东海,却在回到临淄城的第二天迎来了一个意外变数——齐侯的召见。

"齐侯为何召见我?"回到临淄城的驿馆后,我惊讶地问卜扁,"我只是一个楚国的逃犯,何德何能受到一国之君的接见?"

卜扁的表情有些复杂:"这恐怕与你在论剑大会上的表现有关。吕尚是齐侯的亲信,他可能向齐侯推荐了你。另一方面,这也可能是'碧海盟'的计划的一部分,通过官方身份给你施加影响或监控。"

"我能拒绝吗?"

"恐怕不行。"卜扁摇头,"在齐国境内,拒绝齐侯的召见无异于公开宣示敌意。而且,这或许是一个了解更多信息的机会。"

隔天清晨,我在卜扁的陪同下前往齐国王宫。巫姒则留在驿馆,准备必要时的撤退计划。

齐国王宫建筑雄伟而不失精致,处处体现着富庶之国的底蕴。花岗岩铺就的宽阔甬道两侧,高大的松柏整齐排列,映衬着朱红色的宫墙。我们被引导穿过几道宫门,来到了一处名为"澄心堂"的建筑前。

"齐侯在此等候。"引路的官员说道,"请入内觐见。"

澄心堂内部装饰简洁雅致,没有过多奢华之气。堂中央摆着一张红木案几,案上放着几卷竹简和一把青铜壶。齐侯端坐案后,看上去五十出头,面容刚毅,双目有神,举止间透着一股沉稳的气度。

我和卜扁向齐侯行礼。令我惊讶的是,吕尚并不在场,但在侧座上却看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——郑白云。

"墨客,不必多礼。"齐侯开口,声音洪亮,"你在论剑大会上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。墨家出身,却精通碧水剑法,实在罕见。"

我不动声色地接受了"墨家出身"这一误解,恭敬回应:"多谢齐侯夸赞,在下剑艺粗浅,侥幸取胜,实不敢当。"

齐侯略一点头,直入正题:"近日有要事需派使者出访燕赵两国,我思来想去,觉得你颇为合适。"

这个提议令我意外:"在下只是一介布衣,恐怕不堪重任。"

"正因你身份特殊,反而适合此行。"齐侯解释道,"朝中大臣出使,容易引发猜忌;而你作为外邦之人,又有墨家背景,以文会友,反能起到安抚之效。墨家向来主张兼爱非攻,在诸国间有一定影响力,你的身份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。"

我瞥了一眼郑白云,发现他面带微笑,似乎对齐侯的安排早有预期。这让我更加确信,这次出使绝非单纯的外交任务。

"敢问齐侯,出使的具体事宜是?"我谨慎地问。

齐侯轻抚桌上竹简:"近来燕赵两国边境不稳,燕国新立的姬平王性情急躁,有意南下扩张;赵国则一直觊觎我齐北部的盐田。若任由两国摩擦加剧,恐生边患。此行主要是传达齐国的和平意愿,同时探询两国态度。"

表面上听来合情合理,但我感觉其中必有深意。郑白云适时补充道:"墨先生精通文墨,又通剑术,正适合此等外交场合。更重要的是,墨先生对水之理有独到见解,而燕赵之地恰有几处与水有关的奇特地形,甚为值得一观。"

听到"与水有关"这几个字,我立刻领会了其中暗示——燕赵之地可能有与"水渊之灵"或七处封印相关的线索。

"郑先生言重了。"我谨慎地回应,"若齐侯信任,在下愿效犬马之劳。"

齐侯满意地点头:"好。我已准备了诏书和信物,还有十名卫士随行保护。三日后启程,望你不负所托。"

离开王宫后,卜扁和我交换了担忧的眼神。回到驿馆,向巫姒详述了事情经过后,我们陷入了激烈的讨论。

"这明显是'碧海盟'的布局。"巫姒忧心忡忡地说,"他们可能已经得知燕赵之地有封印相关的线索,想借你的能力去探寻。"

卜扁沉思片刻:"但也可能是个机会。如果燕赵真有重要线索,我们理应前去查探。观星阁的记载中确实提到,北方可能存在另一处封印,虽然具体位置不明。"

经过反复权衡,我们决定接受这个任务,但需做好万全准备。卜扁会以观星阁学者身份正式随行,而巫姒则会秘密跟随,不入官方名册,以便在必要时提供援助。

三日后,我们启程北上。队伍由我、卜扁、十名齐国卫士和两名向导组成,携带了充足的物资和齐侯的信物。巫姒则化装成商旅,与我们保持一定距离,单独行动。

离开临淄后,我们沿着古老的驿道北行。齐国北部地势渐高,平原逐渐过渡为丘陵,植被也从郁郁葱葱变得稀疏。道路两旁常见零星村落,农田井然有序,反映出齐国发达的农业水平。

第五日,我们抵达了齐国北部的重镇——博陵。城池不大但固若金汤,显然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。我们在城中休整一晚,准备次日继续北上。

"博陵是齐国北方的军事要地。"当晚在客栈中,卜扁告诉我,"但它更重要的身份,是古老的祭水中心。每年春季,当地人会在城北的白水湖举行盛大的祭水仪式,祈求丰收。"

"祭水仪式?"我立刻警觉起来,"与'水渊之灵'有关?"

"表面上看是民间信仰,实则源远流长。"卜扁点头,"观星阁的记载中提到,白水湖曾是'前世'文明的一处重要遗址,可能与水脉体系有关。"

我们决定次日启程前稍作绕道,前往白水湖一探究竟。

清晨,阳光穿透薄雾,为博陵城的古老城墙披上一层金纱。我们向城守说明要去湖边观景,便带着几名卫士出了北门。巫姒也收到了我们的暗示,提前一步前往湖边。

白水湖距城约五里,因湖水微泛白色而得名。湖面平静如镜,倒映着远处的山峦和天空。湖边立着一座石祠,朴素无华,门前有一块半人高的石碑,上面刻着"水镜"二字。

靠近石祠,我明显感到腰间的古玉变得温热。石祠内部阴暗潮湿,中央供奉着一尊模糊的神像,与稷下学宫"静海祠"中的如出一辙。祠前有一个小型水池,水面上漂浮着几朵白莲。

"这里确实有异常能量波动。"卜扁低声说,取出一个罗盘状的仪器,"但强度很弱,应该不是主要封印点,可能只是一个观测站或连接点。"

石祠内没有更多发现,但当我们准备离开时,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——我腰间的古玉突然发出一道微弱的蓝光,与水池产生了某种共鸣。水池中的水开始缓缓旋转,形成一个小漩涡,漩涡中心浮现出一幅模糊的景象——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湖泊,湖心有一座石塔,塔顶放射出七道光芒。

"这是...预言水镜!"卜扁惊呼,"它能显示与持观者有关的重要地点。你看到了什么?"

我描述了所见的景象,卜扁和赶来的巫姒都面露思索之色。

"群山环绕的湖泊..."巫姒沉思道,"听起来像是传说中的'天池',位于燕赵交界的蓟北山脉中。据巫山的记载,天池是上古神魔大战后留下的'天眼',能够观测天象变化。"

"石塔和七道光芒则暗示着某种连接七处封印的机制。"卜扁补充,"这可能是水镜在指引我们,天池附近隐藏着重要线索。"

我们迅速离开石祠,回到队伍中,调整路线,决定先前往赵国,再北上探访蓟北山脉。

接下来的旅程穿越了齐赵边境地带,地势愈发崎岖,天气也转向寒冷。过了黄河,进入赵国境内,景色明显变化——山势更加险峻,村落更为稀疏,路上时常可见全副武装的赵国巡逻兵。

第十日,我们抵达赵国首都邯郸。这座军事重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坚固与威严——城墙高大厚实,城门处守卫森严,街道上随处可见佩剑的武士,反映出赵国尚武的国风。

在邯郸停留的三天里,我作为齐国使者拜会了赵国相国和几位重要大夫。外交辞令之外,我也暗中留意任何与水有关的信息。在一次宴会上,我从一位酒后失言的赵国大夫口中得知,赵王近来特别关注北方的"神水",甚至派人前往蓟北山脉寻找传说中能"见神通天"的天池。

离开邯郸后,我们继续北上,前往燕国。途经蓟北山脉时,我提议稍作绕道,探访天池。向导警告我们说,山路险峻,且最近有山贼出没,但在卜扁的坚持下,我们还是决定冒险一探。

进入山区后,道路变得崎岖难行,有时甚至需要下马步行。植被逐渐稀疏,取而代之的是嶙峋的怪石和稀疏的松柏。空气变得稀薄而清冽,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于云雾之中。

就在我们穿过一条狭窄的山谷时,突然听到前方传来马蹄声。一队人马出现在谷口,拦住了去路。为首的是一名魁梧的大汉,身着皮甲,手持长刀,面相凶狠。

"来者何人?"大汉厉声喝问。

"齐国使团,前往燕国。"我镇定回答,同时暗中戒备。

大汉冷笑一声:"齐国使者为何擅入蓟北禁地?"

"我等只是路过,想瞻仰传说中的天池。"我解释道。

"天池乃神圣之地,岂容外人随意造访?"大汉语气转冷,"识相的,留下财物和信物,可饶你们性命!"

情况明显不妙,这伙人虽打扮如山贼,但举止言谈却透着军人气息,更像是伪装成山贼的燕国士兵。我正思考对策,谷口后方又传来马蹄声——我们被前后包围了!

"有埋伏!"卜扁低声提醒。

齐国卫士立刻组成防御阵型,保护我和卜扁。双方一触即发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。

"交出信物,否则死路一条!"后方出现的领头人冷冷地说,语气中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严。

我知道不能交出信物——那不仅关系外交大计,更重要的是,信物袋中我暗藏了记录封印位置的地图副本。

"恐怕不行。"我沉声回答,同时悄悄解下腰间的"碧水剑"。

几乎在话音落下的瞬间,埋伏的人群中飞出数支利箭。齐国卫士迅速举盾防御,但仍有两人中箭倒地。战斗瞬间爆发,双方厮杀在一起。

我拔出"碧水剑",迅速进入那种特殊的心境状态,感受血脉中传承的剑术流动。"碧海九式"的第一式"波涛起伏",横扫面前的三名敌人,逼退他们的攻势;接着是第四式"急流勇进",剑锋如疾水般直刺向为首大汉。

大汉显然是个身经百战的勇士,虽然被我的剑术惊到,但很快调整姿态,挥刀格挡。他的刀法大开大合,力道十足,与我的灵动剑法形成鲜明对比。

交手数招,我发现这些人确实训练有素,绝非寻常山贼。更棘手的是,他们似乎专门针对我们准备,甚至对"碧海九式"有所了解,能够预判部分招式。

激战中,我看到卜扁也取出一把短剑应敌,他的剑法虽不华丽,但招招实用,显然受过专业训练。但我们的处境依然危险,十名齐国卫士已有四人倒下,剩余的人也身上挂彩,而敌人至少有三十余人,且不断有增援从山上下来。

"撤退!"我大喊一声,同时施展"碧海九式"中的第六式"漩涡缠绕",剑锋划出一个圆弧,逼退周围的敌人,为我们创造出一条突围路径。

卜扁和剩余的卫士迅速向山谷另一端撤退。我殿后掩护,一边战斗一边后退。就在这危急关头,天空突然阴沉下来,雷声轰鸣,豆大的雨点开始砸落。

转眼间,倾盆大雨将整个山谷淹没在水帘之中。更奇异的是,雨水似乎有灵性一般,主要落在敌人的位置上,形成一道道水墙阻挡他们的追击。

"巫姒!"我立刻意识到,这是巫姒在施展巫山神女的水系奇术。

趁着混乱,我们加速撤退。刚跑出山谷口,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:"往右,有条小路!"

循声看去,巫姒站在一块巨石后,向我们招手。我们迅速调转方向,跟随她拐入一条几乎看不见的山间小径。这条路极为隐蔽,窄得只容一人通过,蜿蜒向上,很快就将追兵甩在身后。

雨势渐小,但天色已暗。巫姒带领我们来到山腰的一个隐蔽山洞,这里显然是她事先准备的安全点。洞内干燥整洁,甚至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干粮。

"多亏有你。"安顿好伤员后,我感激地对巫姒说。

巫姒脸色略显苍白,显然施展大范围的水系奇术消耗了大量精力:"我早有预感会遇险,所以一直暗中跟随。这次的伏击明显是有预谋的。"

卜扁检查了受伤的卫士,庆幸的是,虽有多人受伤,但无人丧命:"这不是普通的劫杀,敌人似乎特别针对宓叔和信物。他们的装备和训练都表明,这是一支正规军队伪装的特殊部队。"

"燕国的人?"我问道。

"不尽然。"卜扁皱眉思索,"他们的口音和装备风格更像是北方草原的雇佣兵。最关键的是,他们对'碧海九式'有所了解,这就非常可疑了。"

"'碧海盟'?"巫姒猜测,"或者'千面之主'的追随者?"

"都有可能。"卜扁点头,"无论如何,我们的行踪已经暴露,继续按原定路线前进太过危险。"

我们决定改变计划:放弃正式出使燕国,转而秘密前往天池,寻找水镜中显示的那座石塔。留下两名轻伤的卫士照顾重伤员,其余人则跟随巫姒,取小路前进。

次日拂晓,我们启程向更深的山区进发。巫姒对山路似乎异常熟悉,带领我们走了一些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的隐秘小径。

"巫山的传承中包含着对世界各处水脉的知识。"她解释道,"蓟北山脉的水系在巫山神女的秘传地图上有详细记录。天池作为重要的水源地,更是被重点标注。"

随着海拔升高,气温明显下降,植被变得更加稀疏,以松柏和灌木为主。道路越发崎岖,有些地段甚至需要攀爬岩壁。第三天中午,我们终于远远望见了一片湛蓝的湖水,静静地镶嵌在群山之间。

"那就是天池。"巫姒指着远处说。

天池的景象令人惊叹——碧蓝的湖水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,完美地倒映着周围的群山和天空。湖面平静得出奇,没有一丝波纹,仿佛时间在此停滞。最引人注目的是,湖心确实有一座小岛,岛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石塔,正如水镜中所示。

"我们需要到达那座岛。"我说。

"恐怕没那么容易。"卜扁指向湖边,"看,我们不是唯一对天池感兴趣的人。"

顺着他的指向看去,湖的北岸已经扎起了营地,约有二三十顶帐篷,帐篷周围有武装人员巡逻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岸边停泊着几艘小船,看起来是用于前往湖心岛的。

"那是燕国的军旗。"一名齐国卫士认出了营地中飘扬的旗帜,"看来燕王确实对天池特别关注。"

"不仅如此。"巫姒眯起眼睛仔细观察,"我看到有人穿着蓝色长袍,那是'碧海盟'的标志。"

情况更加复杂了。燕国军队和"碧海盟"的存在意味着,天池的秘密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重要。我们决定暂时隐蔽观察,等夜幕降临后再行动。

傍晚时分,我们找到一个视野良好的高点,架起千里镜观察湖心岛。石塔约有三层高,呈八角形,表面刻满了复杂的符文。塔顶似乎有一个平台,但从这个角度看不清上面的情况。

夜幕降临,一轮满月缓缓升起,银白的月光洒在湖面上,将天池映照得如同白昼。就在月亮升至最高点时,奇异的一幕出现了——湖水突然开始发光,先是微弱的蓝色荧光,然后逐渐增强,最终整个湖面都笼罩在一片蓝光之中。

"水脉激活了!"巫姒惊呼,"满月之夜,天池的灵力达到顶峰。"

更令人惊讶的是,石塔顶端也开始发光,七道光柱从塔顶射出,直指天空七个不同的方向。每道光柱颜色各异,其中一道呈深蓝色,正指向东方——东海的方向!

"那是连接七处封印的信标。"卜扁激动地说,"这证实了天池与七处封印之间存在联系。而且,这七道光的方向很可能指示着七处封印的具体位置!"

我注意到北岸的营地也骚动起来,显然他们也看到了这一奇观。几艘小船迅速下水,驶向湖心岛。

"我们必须登岛。"我坚定地说,"在他们完成任何计划之前。"

巫姒思索片刻:"有一个办法。天池的湖水对巫山神女有特殊反应,我可以借水之力带我们潜行至岛上。但这需要进入湖水,对你们来说可能有些危险。"

"值得一试。"我毫不犹豫地说。

我们悄悄来到湖的南岸,远离燕国营地的地方。巫姒率先走入湖中,奇异的是,她的脚步并未陷入水中,而是如履平地般站在水面上!

"握住我的手,不要松开。"她向我们伸出双手。

我和卜扁各握住她的一只手,剩下的卫士则牵成一条人链。随着巫姒轻声念诵一段古老的咒语,一股奇异的能量传遍全身,我惊奇地发现自己也能站在水面上,仿佛湖水变成了某种坚实的物质。

"跟紧我,保持安静。"巫姒低声说。

在她的带领下,我们开始在湖面上行走,向湖心岛靠近。这种感觉难以形容——脚下的湖水既柔软又坚韧,每一步都会引起微微的波动,但足以支撑我们的重量。更神奇的是,湖水的蓝光似乎在我们周围形成了一层薄雾,从远处看,几乎无法辨认出有人在湖面上行走。

我们悄然接近湖心岛,避开了从北岸驶来的小船。登上岛后,巫姒脸色更加苍白,显然这种奇术消耗了她大量精力。

"你还好吗?"我关切地问。

她勉强一笑:"没事,休息一下就好。你们先去查看石塔,我在这里警戒。"

我和卜扁带着两名卫士小心接近石塔。近距离观察,石塔的构造更加令人惊叹——整座塔由一种半透明的蓝色石材建造,表面的符文随着光线变化而闪烁,仿佛有生命一般。塔基周围刻有一圈波浪状的花纹,上面点缀着七个不同的符号,与我古玉上的纹路极为相似。

塔门紧闭,但没有明显的锁或机关。卜扁仔细检查后说:"这应该是感应式的入口,需要特定的方式才能开启。"

我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古玉,感受到它正变得异常温热。取出古玉,我发现它在塔门前散发出微弱的蓝光。

"试试用古玉。"卜扁建议。

我将古玉贴近塔门,立刻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共鸣。玉上的纹路开始发光,与塔门上的符文相呼应。随着一阵低沉的声响,塔门缓缓向内开启。

内部空间出人意料地宽敞,中央是一根从地面直达顶部的透明水柱,周围的墙壁上布满了复杂的图案和文字。一道螺旋状的石阶环绕水柱向上攀升,直达塔顶。

"这水柱可能是某种能量枢纽。"卜扁仔细观察后说,"它连接着天池的湖水,同时作为七道光柱的源头。"

我们沿着螺旋阶梯向上,来到塔的第二层。这里设有七个小型水池,呈环形排列,每个池中的水呈现不同的颜色,对应着塔顶射出的七道光柱。墙壁上的图案更加细致,似乎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——七个人形站在七处不同的地点,各自守护着一道封印;天空中有七个模糊的巨大身影,被光链束缚;大地上的人们跪拜祈祷,似乎在举行某种仪式。

"这是'前世'文明封印七位先天神祇的记录。"卜扁低声说,"太珍贵了,这可能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图像。"

继续向上,来到第三层——塔顶平台。这里视野开阔,可以俯瞰整个天池。平台中央是一个八角形的水池,水池周围排列着七根水晶柱,每根柱子都指向不同的方向,对应着七道光柱。

最令人惊讶的是,水池中央漂浮着一个物体——一块蓝色的石盘,上面刻有一幅完整的地图,标注着七个明确的位置,每个位置旁都刻有一个独特的符号。

"这是七处封印的完整地图!"卜扁激动地说,"观星阁寻找了数百年的核心地图!"

地图上的七个位置分别是:东海观海台(水)、蓟北天池(天)、西域火山(火)、南疆沼泽(土)、中原地宫(金)、北海冰窟(风)、云梦泽(空)。

"这比我们在稷下学宫地下看到的那幅地图更加详细。"我仔细观察后说,"不仅标注了位置,还有通往各处的路径和关键节点。"

我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,迅速描绘地图。就在我专注记录时,卜扁突然警觉地说:"有人来了!"

转身看去,塔门外出现了几个人影,为首的是一名穿着华丽蓝袍的中年人,后面跟着几名武士。令我惊讶的是,其中一人竟是论剑大会上与我对战的冯波!

"墨客,或者该称你为宓叔?"中年人冷笑道,"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你。看来吕尚的判断是对的,你确实是'血脉相连者',否则不可能打开石塔。"

"你是谁?"我警觉地问,同时将纸卷藏入怀中。

"在下燕国太史令,同时也是'碧海盟'在燕国的负责人。"中年人傲然自我介绍,"我们一直在追踪与'水渊之灵'有关的线索,天池石塔是关键节点之一。"

"你们想要什么?"卜扁冷声问。

"很简单,我们需要完整的封印地图,以及..."太史令的目光转向我,"这位能够开启石塔的'血脉相连者'。"

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,一声巨响从塔外传来,接着是喊杀声和金属碰撞声。

"燕国与赵国的人打起来了!"一名卫士探头看向窗外,急促地报告。

塔外的战斗给了我们突围的机会。我拔出"碧水剑",迅速使出"碧海九式"中的第七式"暴雨梨花",剑芒如雨点般向太史令等人笼罩而去。趁敌人招架之际,我们冲出塔门,看到外面已是一片混乱——燕国士兵与另一群身着赵国服饰的武士正在激战,双方各有伤亡。

"宓叔!"巫姒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。她站在岸边,神情紧张,身后是已经准备好的一艘小船。

我们迅速向她跑去,身后传来太史令的怒喝:"拦住他们!不要让他们离开!"

几名"碧海盟"的武士追了上来,冯波更是展现出惊人的身法,转眼便追到我们身后。我转身迎战,与他短暂交手。他的剑法较之论剑大会时更加纯熟,每一招都带着水波般的韵律,与"碧海九式"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"你我本是同源,何必敌对?"冯波一边战斗一边低声说,"加入我们,共同见证'水渊之灵'的苏醒,开创新的纪元!"

"强行唤醒只会带来灾难。"我坚定地回击,同时施展第五式"潜龙升天",一剑逼退他,"平衡才是正道!"

眼看更多敌人围上来,巫姒突然跃入湖中,口中念诵咒语。刹那间,湖水剧烈翻腾,形成一道水墙,阻隔敌人的追击。更令人惊异的是,湖水中升起数个水柱,化作巨大的水手,向敌人猛烈拍击。

"快上船!"巫姒喊道,声音中透着急切。

我们迅速登上小船,巫姒用意念控制湖水推动船只,飞速向南岸驶去。回头望去,只见太史令和冯波站在岸边,眼中满是不甘和愤怒。

"这次收获太大了。"船上,卜扁激动地说,"完整的七封印地图,这是观星阁梦寐以求的宝藏。"

"不仅如此。"我取出怀中的纸卷,"地图上还标注了各处封印的特性和开启方式。据此,我们不仅知道了封印的位置,还知道了如何安全控制它们的强度。"

"但这也意味着,如果地图落入'碧海盟'手中,他们同样能够操控封印。"巫姒忧心忡忡地说,"我们必须比他们先一步到达各处封印点,特别是现在已经开始松动的东海观海台。"

夜色中,小船载着我们远离天池。虽然这次燕赵之行充满了危险和意外,但收获也超出预期。通过天池石塔,我们获得了关键情报,为接下来的东海之行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更重要的是,巫姒在危机中展现出的强大水系奇术,让我对巫山神女的能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,也让我更加确信,只有与她并肩同行,才能完成这场关乎世界平衡的使命。

我摸了摸腰间的古玉,感受着它传来的温暖。无论前方有多少危险等待着我们,我都已下定决心,要一探究竟,见证这个时代的巨变,并尽我所能,守护平衡,防止世界陷入灾难。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 2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