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咬金满心愧疚,一心想弥补对程逸风缺失的陪伴与关爱,因此常常带着他出入各种场合,期望他能尽快融入这个全新的世界。
一日,李世民大设宴席,宴请朝中诸位大臣。这消息一传出,长安城最顶尖的权贵们纷纷忙碌起来,他们精心挑选华服,带着最诚挚的贺礼,云集于这盛大的宴会。宫殿之内,处处张灯结彩,雕梁画栋在灯火的映照下显得愈发金碧辉煌。
宴会上,美酒飘香,那浓郁醇厚的酒香仿佛拥有生命一般,顺着鼻腔缓缓钻进心底,令人沉醉在这盛世的繁华之中。丝竹声声,如潺潺流水般在空气中流淌,时而婉转,时而悠扬,萦绕在众人耳畔,让人心旷神怡。众人推杯换盏,脸上洋溢着笑容,气氛热烈非凡,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宫殿,仿佛要冲破屋顶,直上云霄。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一位大臣兴致勃勃地站起身来,双手一拍,大声提议道:“如此良辰美景,若能比试箭术,岂不为这宴会再添几分乐趣?” 众人一听,纷纷叫好响应,一时间,整个宴会的气氛愈发高涨。程咬金听闻,亦是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,那原本就魁梧的身躯挺得更直了,身上那股瓦岗寨的豪迈之气展露无遗,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战场上纵横驰骋、奋勇杀敌的岁月,眼神中满是兴奋与期待。
程逸风坐在一旁,原本正安静地看着众人,心中却突然灵光一闪。他虽初来乍到这个时代,但在现代时便对箭术情有独钟,钻研颇深。凭借着对历史的了解以及自身扎实的箭术功底,他敏锐地意识到,这是一个在众人面前崭露头角的绝佳契机,如同在黑暗中寻觅到了一丝破晓的曙光,一旦抓住,便能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。
他转头看向程咬金,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,仿佛在向父亲诉说着自己的决心:“爹,孩儿也想一试。” 程咬金微微一愣,手中的酒杯停在半空中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似乎没想到儿子会主动请缨。但随即,他嘴角上扬,露出欣慰的笑容,点头同意,眼神中满是鼓励,那目光如同温暖的阳光,给予程逸风无尽的力量,仿佛在说:“我儿,放手去做,爹相信你!”
程逸风稳步上前,那步伐沉稳而自信,仿佛脚下的每一步都在丈量着未来的道路。他来到场地中央,从容地拿起弓箭,感受着手中弓箭的重量,那粗糙的触感让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,仿佛与这古老的武器建立了一种神秘的联系。
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呼出,仿佛将周围的嘈杂都隔绝在外,整个世界在这一刻只剩下他和远处的箭靶。他微微调整身姿,双脚稳稳地站定,膝盖微微弯曲,身体呈现出最完美的发力姿势。目光如鹰般锐利地锁定远处的箭靶,那眼神仿佛能穿透空气,精准地捕捉到箭靶上的每一个细微的纹理和标记。
紧接着,他搭弓拉弦,动作一气呵成,手臂上的肌肉紧绷,弓弦被拉成了一道完美的弧线。只听 “嗖” 的一声,箭矢如流星赶月般飞射而出,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,精准无误地正中靶心。
众人先是一愣,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,整个宴会现场瞬间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,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。随后,爆发出一阵惊叹,那声音如同汹涌的潮水,一波接着一波,不断冲击着众人的耳膜。谁也没想到,程咬金这个刚刚认回的儿子,竟有如此精湛的箭术。
程逸风乘胜追击,接连又射出几箭,每一箭都精准无误地命中靶心,而且落点几乎重合,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精准。围观的大臣们纷纷鼓掌叫好,赞叹之声不绝于耳,那声音仿佛要将整个宫殿掀翻。有的大臣甚至站起身来,伸长脖子,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程逸风,嘴里不停地念叨着:“这等箭术,真是神了!”
李世民也被程逸风的箭术所吸引,原本正与身旁大臣交谈的他,此刻放下手中的酒杯,饶有兴致地将程逸风叫到跟前。他上下打量着程逸风,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,笑着问道:“好小子,你这箭术是从何处学来的?” 程逸风不慌不忙,向前一步,恭敬地行了个礼,回答道:“回殿下,孩儿自幼便对箭术痴迷不已,平日里勤学苦练,又悉心研读了诸多前人的射箭技巧,才有了今日这般成绩。”
李世民赞赏地点点头,目光中满是期许,仿佛看到了大唐未来的栋梁之才:“好小子,不仅箭术高超,还如此勤奋好学,日后必成大器!” 说罢,他转头对身旁的侍从低语几句,侍从领命而去,不一会儿,便端来一个精美的锦盒,里面装着一把珍贵的宝弓。李世民将锦盒递给程逸风,说道:“这把弓就赐予你,望你日后能继续精进箭术,为我大唐效力!” 程逸风双手接过锦盒,心中满是激动与感激,再次行礼谢恩。
经此一事,程逸风在长安城声名鹊起,成为了众人热议的焦点。权贵子弟纷纷向他投来结交之意,家中的门槛都快被踏破。而程逸风深知,这只是他踏入这个时代的第一步,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在等着他。